中国造船跑道上的刘翔速度 ——写在外高桥造船公司年交船总量突 | 发布日期:2004-11-14 | | 6年,在历史的长河里仅是一个小小的驿站…… 6年,在创业者的手里却可以成就希望和辉煌…… 1999年10月18日,外高桥造船公司的造船基地打下第一根桩!到2005年11月3日,外高桥造船公司年交船13艘,总计206.5万载重吨,一举成为中国第一家年交船总量突破200万载重吨的船厂。 仅仅只用了短短的6年时间,中国造船界就出现了“刘翔速度”! “提速、插船、增产”刷新造船周期 外高桥造船公司在2004年以前相继承接了一批价格较低的订单,屋漏偏逢连夜雨,2004年初,船用钢板价格出现了非理性暴涨,一吨钢板从300美元左右飙升至790美元左右。不仅如此,钢板价格的上涨还引起主机等船用设备价格的“连锁飞涨效应”。 在严峻的形势面前,外高桥造船公司领导层决定制定并实施“提速、插船、增产”战略,通过提高生产效率、缩短建造周期来扩大造船产能,通过将一批价格相对较高的船舶插入2005年生产计划,来弥补企业的亏损。 同时,公司还向船东郑重承诺,所有船舶均严格按合同要求执行生产,决不延期,力争提前交付。“提速、插船、增产”的战略决策,使造船周期不断被刷新,经济指标不断被更新。船坞和码头周期从双120天、双90天,缩短到双85天、双80天,目前再次压缩到双60天。也就是说,每60天外高桥公司就有3艘船下水、3艘船交付,公司因此创造出了所有新船全部提前交船的骄人纪录,平均每艘船提前100多天。 据统计,截止到2005年10月底,公司工业总产值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82.30%,销售收入增长了86.55%,出口创汇增长了142.30%,人均产值增长了58.8%,每万美元产值外付动能费下降了42.02%,承接合同金额增长了421%。 “信息高速公路”上“跑”出了新效率 外高桥造船公司以信息化建设作支撑,管理水平和造船效率得到了不断提高,经过前期大量的准备,现代集成制造(CIMS)系统已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TRIBON-M2系统、OA系统与CIMS系统构成了公司整个信息化网络,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自2004年2月CIMS项目启动以来,按照系统实施要求,公司信息化建设初步形成SWS-CIMS系统运行环境。经过努力,大部分模块开始在油轮和散货船实际生产中得到应用。 该公司采用了“内外中”三结合的合作方式,充分吸收韩国专家的先进理念,又注重发挥国内专家的作用,共同解决了编码数据准备、软件完善和客户化开发、系统测试和安全等关键课题;在内部组织方面,采用了“专业部门、项目组、专家”三结合的实施方式。此外,公司还针对各阶段实施重点成立了专项攻关组,集中解决突出矛盾。经过一年多实践,在吸收消化先进理念、系统框架和实施方法基础上,逐步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的信息化造船实施道路。 CIMS一期项目的实施给外高桥造船公司的造船信息化管理带来了明显变化。造船流程的进一步优化、任务包派工单的全面执行,使造船方式、员工理念有了较大转变,按托盘采购和配送的要求正在改变设计、物资部门的工作方式,计划平衡、班组固化、工时反馈等工作的推进,为缩短造船周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外高桥造船公司已经掌握了一整套适合企业发展实际的数据准备和完善软件方法,为今后持续应用、创新发展打下了扎实基础。 “5S管理”提升职工生产动能 造船总量的快速提升,对企业的综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创建一流造船企业,就必须摈弃一切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习惯思维和传统理念,吸收和应用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 “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是外高桥公司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这是个系统工程。2004年下半年起,外高桥造船公司全面导入“5S管理”,成立了以总经理为主任的“5S管理委员会”,确定了“5S”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工作步骤,制定了“5S手册”、“5S程序文件”、“标准和推进实施指导书”,按照“先易后难、先生产部门后管理部门,逐步提升”的原则,稳步推进。公司通过制订《目视管理规定》,建立了统一的色标和标识规范,使得现场面貌大为改观。很多部门的生产区域、生产作业区已逐步把“5S”纳入常态管理目标,如公司两座船坞之间的52米吊车道,经过整理、整顿,整条大道宽敞而又整洁,已成为公司的景观道路。 从细节着手,促使员工从身边小事做起,为企业精细化管理渐成气候打下基础。各生产部门以作业区为单位,分别建立了本部门的“5S管理”标准,员工“5S管理”意识逐渐增强,并构建日常督察机制,为公司持之以恒进行“5S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目前,“5S”逐渐深入人心,被公司广大员工所接受和认同,也得到了船东、船检的称赞,促进了职工之间的沟通,公司上下营造出团结、和谐、奋发向上的良好氛围。 6年的风风雨雨,外高桥造船人始终坚持艰苦创业,同心合力“闯”过了一个个险滩。外高桥造船公司造船速度的提高,正意味着中国向“造船强国”理想的日益靠近。 来源:中国水运报社 | 阅读次数:2673 | |